住房城乡建设部课题“室内自然通风和人工通风的边界研究”通过中期评审
9月15日,由中国建研院承担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基础理论研究课题“室内自然通风和人工通风的边界研究”中期评审会在京召开。会议由中国建研院环能科技低碳建筑技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孙德宇主持。
会议组成了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李安桂担任主任委员,华南理工大学教授赵立华、西南交通大学教授袁艳平、武汉大学教授赵福云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董建锴担任组员的中期评审专家组。会上对项目的中期研究进展和成果进行了汇报,专家组对课题进行了审查,并提出了推进研究工作的具体建议。
该课题采用理论分析、文献调研、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对室内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的适用性和应用边界开展研究。课题总结了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的作用原理,揭示了影响自然通风适用性的若干因素,分析了国内外建筑案例强化自然通风的设计手段。通过分析不同气候区的气象特征,总结提炼了不同气候区应用自然通风的潜力和应用手段,可对相关政策和标准的制定提供技术参考。经专家组审查,课题研究成果符合中期考核要求,同意通过评审。
应对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面对的严峻挑战。自我国“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以来,建筑领域一直是我国节能降碳的重要路径。自然通风作为建筑节能与室内环境改善的重要途径,能够在降低建筑碳排放的同时,满足建筑的健康舒适需求,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建筑环境通用规范》GB 55016-2021、《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 55015-2021等多项国家标准中均对建筑自然通风的利用提出了强制性要求,但自然通风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适用性和应用手段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本课题围绕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的适用性和应用边界开展研究,以期为建筑在设计和运行阶段自然通风的高效利用提供有力支持,从而实现建筑能耗与舒适综合最优,推动建筑领域向更节能、更健康、更舒适的方向发展。
(供稿:李彩宇 编辑:王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