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学术大会(2023)圆满闭幕
7月26日至28日,建研地基承办的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学术大会(2023)在京成功召开。作为中国建研院成立七十周年重要系列学术活动之一,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学术大会(2023)为我国建筑地基基础领域的科技人员提供了学术交流平台。

本次大会由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中国建研院等单位共同主办,建研地基、北京建机院、建筑安全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承办,同时得到了多家单位积极参与协办和支持。大会开幕式由建研地基副总工程师、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秘书长王曙光主持。
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王翠坤致辞并指出,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我们要深入探讨地基基础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建设路径,重视科技创新,关注可持续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理事长宫剑飞在发言中强调,本次大会首次进行了岩土工程新装备的展示,展现了近年来地基基础工程新装备、新工法、新工艺的发展进程,呼吁和鼓励各企业通过学会平台推广和应用新设备、新工法、新工艺。
建研地基党委书记、董事长高文生代表主办单位致辞,他表示,地基基础工程行业要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紧跟国家发展战略,传统行业要加强对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运用,以创新促发展,共同推动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行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黄熙龄地基基础工程论坛
本次大会首次举办黄熙龄地基基础工程论坛,建研地基顾问总工程师、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名誉理事长滕延京以《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理论新进展》为题,回顾了黄熙龄院士的学术思想,介绍了建造过程的基础结构设计理论和分析方法,提出了将土力学基本原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观点,指出了地基基础设计的发展方向。

高文生作《专利与标准的“爱与怨”》大会报告,报告从政策法规、诉讼案例、专利技术标准案例等多个层面、多个角度探讨,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结合是大势所趋。要把握好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的融合关系,与科技创新同频共振,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智能建造背景下地基基础工程发展方向的思考”高层巅峰对话
该论坛深入探讨了智能建造背景下智能装备发展、岩土工程数字化、绿色低碳技术、防灾减灾与韧性城市、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等热门议题。
与会专家认为,智能化、数字化、大数据等技术要与传统的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检测相结合,提高岩土工程过程控制的可视化、岩土工程质量可控化,促使岩土工程向更高效、更安全、更可靠的目标提升。

地基基础成果展
展台重点展示了建研地基与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浙江星地互联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亚毫米级北斗基坑变形监测系统,该系统应用于基坑变形监测,可实现对基坑位移的连续监测,预测位移变形趋势变化,提前防范预警。
会议还包括大会报告19个、中国建研院70周年庆学术专场报告14个、分会场特邀报告6个、分会场专题报告30个。

(供稿:李欣 编辑:王恬)